明确可能过敏原通过询问病史及检测,不同人群接触有差异需避免,如花粉季减少儿童户外活动等,皮肤清洁用清水轻柔护理避免刺激和烫洗,瘙痒红肿用冷毛巾等冷敷,抗组胺药为常用药可缓解症状需按情况选,病情重抗组胺无效用糖皮质激素且特殊人群需谨慎权衡。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可能的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某些食物(如海鲜、坚果等)、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剂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过敏原的情况有差异,儿童可能对玩具材质、食物添加剂等过敏,需特别留意并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例如花粉季减少儿童户外活动,对尘螨过敏者保持儿童居住环境清洁。
二、一般治疗
1.皮肤清洁护理:使用清水轻柔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防止加重皮肤过敏症状。避免用热水烫洗皮肤,以免刺激皮肤导致过敏反应加剧。
2.冷敷缓解不适:当皮肤出现瘙痒、红肿等症状时,可使用冷毛巾或冰袋进行局部冷敷,每次冷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间隔一段时间后可重复,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瘙痒感,不同性别在皮肤护理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需注意避免因过度护理影响皮肤屏障功能。
三、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皮肤过敏的常用药物,可缓解过敏引起的瘙痒、红斑等症状,如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等。此类药物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发挥作用,需根据患者年龄等情况合理选择,儿童使用抗组胺药需遵循儿科用药规范,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品种。
2.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使用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会用到,如泼尼松等,但使用时需谨慎权衡利弊,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等使用糖皮质激素需严格评估风险,孕妇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儿童使用需考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潜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