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密切监测患者胸痛等症状及心电图变化,定时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急性期绝对卧床,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关注患者情绪并疏导,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少食多餐饮食,预防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并留意相关注意事项。
一、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胸痛症状,包括部位(是否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性质(是否呈濒死感)、程度及持续时间,同时持续心电监护以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老年及女性患者因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加倍留意。
二、生命体征监测
1.心率与心律:每15-30分钟监测1次,心肌梗死易并发室性等心律失常,不同年龄人群风险有别,儿童少见但成人各年龄段均需关注。
2.血压:定期测量,关注血压波动,低血压可能提示心源性休克,女性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血压变化需留意。
3.呼吸:观察频率与节律,心肌梗死可致心力衰竭引发呼吸困难,老年患者呼吸储备功能差,需重点关注。
三、休息与活动
1.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各年龄患者均需严格卧床,儿童因不配合需耐心安抚。
2.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第2-3天床上四肢活动,第1周床边坐起,第2周室内缓步走动,活动中观察患者反应,老年患者恢复较慢需循序渐进。
四、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心肌梗死患者易恐惧焦虑,护理人员主动沟通,讲解疾病知识,缓解紧张,女性患者家庭因素致心理负担重,需加强疏导,儿童患者通过安抚减轻不安。
五、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控制入液量,急性期限钠盐防水钠潴留,儿童患者保证营养均衡且食物易消化。
六、并发症预防
1.心律失常:遵医嘱用药,观察不良反应,保持病房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激动,老年及基础心脏疾病患者需重点预防。
2.心力衰竭:监测有无呼吸困难、水肿等表现,控制输液速度与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输液过快可加重心脏负荷,各年龄患者均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