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预防需根据环境温度及时增添衣物,对手足耳部等易冻部位保暖并保持皮肤干燥以降低发生风险,发生后可用38~42℃温水浸泡冻伤部位促进恢复,局部要保持清洁避免搔抓,儿童复温要轻柔并加强保暖防护,老年人复温要严控水温且注意营养支持与保暖。
一、预防为主
冻疮的发生与寒冷刺激密切相关,预防是减少冻疮发生及促进其康复的重要环节。日常应注意根据环境温度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手部、足部、耳部等易冻伤部位要做好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0~10℃的寒冷环境中,同时保持皮肤干燥,若手部、足部等部位潮湿应及时擦干,以降低冻疮发生风险,从根源上为彻底治愈冻疮奠定基础。
二、非药物复温处理
当发生冻疮后,复温是关键步骤之一。可采用38~42℃的温水浸泡冻伤部位,每次浸泡15~3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通过温水浸泡能使受冻部位逐渐恢复血液循环,缓解因寒冷导致的血管收缩等情况,这有助于减轻冻疮症状并促进恢复,但需注意浸泡温度不宜过高,以免造成皮肤烫伤。
三、局部护理
保持冻伤部位清洁至关重要,避免搔抓冻伤部位,防止皮肤破溃。若皮肤出现破溃,要防止感染,可使用无菌纱布等进行简单覆盖保护。对于未破溃的冻疮部位,可轻轻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力度要适中,避免加重皮肤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且自我保暖意识相对较弱,在寒冷环境中更易发生冻疮。一旦发生冻疮,复温时要格外轻柔,避免使用过烫的水浸泡,且要加强对儿童手部、足部等易冻部位的保暖防护,教育儿童不要用手搔抓冻伤部位,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冻伤情况,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2.老年人:老年人血液循环功能相对较差,发生冻疮后恢复相对缓慢。复温时要严格把控水温,防止因水温过高造成皮肤烫伤,同时要注意加强老年人的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冻疮问题,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确保老年人穿着足够保暖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