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众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家族史、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这七个方面。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更好地把控动脉粥样硬化,进而改善血管状况。
一、家族史: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出家族聚集的倾向,如果直系亲属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那么其子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二、年龄: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之后进展往往较快,但近些年来其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三、性别:因为雌激素具有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所以女性发病的概率相对男性稍低一些,不过绝经后女性的发病概率则会上升。
四、血脂异常: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像肥胖症、高胆固醇血症等都能致使血脂升高,从而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五、高血压:高血压人群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明显提高,高血压会导致内皮细胞受损,使低密度脂蛋白-C(LDL-C)容易进入动脉壁,进而刺激平滑肌增生,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六、吸烟:吸烟者体内释放的前列环素减少,而且血中高密度脂蛋白-C(HDL-C)降低、甘油三酯(TC)增高,血小板容易在血管壁黏附聚集。相较于不吸烟者,吸烟者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更大,且吸烟频率越高,就越容易患病,同时被动吸烟也有可能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七、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因子Ⅷ和血小板功能增强,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动脉导管闭塞。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高脂血症,若再加上高血压,就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除了以上这些常见原因外,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口服避孕药、不良饮食习惯等也可能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明确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因,并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止疾病加重。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多样,应重视家族史、年龄、性别等不可控因素,同时积极控制血脂、血压等可控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降低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