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囊肿包含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等类型,表皮样囊肿好发于头面等部位呈圆形等特征,皮样囊肿常见于眼周等区域囊壁厚含毛发等;与脂肪瘤鉴别在外观质地及影像学表现不同;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完整囊壁;儿童处理要精细减少损伤术后防感染,孕妇患囊肿需评估孕期风险选稳定阶段处理术后防感染避免影响胎儿的措施。
一、常见皮下囊肿类型及特征
皮下囊肿包含多种类型,如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等。表皮样囊肿好发于头面、躯干等部位,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质地韧,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明显;皮样囊肿常见于眼周、鼻根等区域,囊壁较厚,部分可含有毛发等结构,外观与脂肪瘤有相似性,但内容物成分有别。
二、与脂肪瘤的鉴别要点
(一)外观质地
脂肪瘤质地多软,呈分叶状,活动度佳;而皮下囊肿(如表皮样囊肿)部分虽可活动,但囊性感相对明显。
(二)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是重要鉴别手段,脂肪瘤在超声下呈低回声,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皮下囊肿超声表现为囊性无回声区,有包膜样结构。
三、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明确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肿块囊性或实性特征,辅助区分脂肪瘤与皮下囊肿;对于复杂情况,磁共振成像(MRI)可更精准判断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
四、治疗原则
皮下囊肿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完整切除囊壁是关键,可避免复发。手术时需完整剥离囊壁,尤其皮样囊肿等特殊结构者,防止残留复发。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皮下囊肿处理需精细,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操作要尽量减少对局部组织损伤,术后密切观察恢复情况,注重预防感染,利用儿童自身较强修复能力促进康复。
(二)孕妇
孕妇患皮下囊肿时,手术需充分评估孕期风险,优先选择妊娠相对稳定阶段评估与处理,权衡手术对孕妇及胎儿影响,术后护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预防感染,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