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后因妊娠相关子宫操作致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发子宫腺肌症,临床表现为经量异常、进行性加重痛经,常用超声、MRI诊断,治疗分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含孕激素宫内节育系统)和手术,产后女性需注意休息、定期复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并纠正贫血。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生完孩子后出现的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病变,多因妊娠相关的子宫操作(如剖宫产、刮宫等)导致子宫基底膜下内膜向肌层生长所致。
二、临床表现
1.经量异常:产后女性可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经量较孕前明显增加,可能影响血红蛋白水平,导致贫血相关表现如乏力等。
2.痛经: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正中,经期前1周左右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以后逐渐减轻,持续至整个经期,疼痛程度可能随病程进展而加重。
三、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手段,可见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不均,部分患者可发现子宫肌层内有小的液性暗区等特征性表现。
2.MRI检查: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能更清晰显示子宫肌层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四、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痛经,如布洛芬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对于有避孕需求的患者,可考虑含孕激素的宫内节育系统(如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其可缓慢释放孕激素,减少月经量并缓解痛经。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如病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生育意愿等综合决定。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产后女性)
产后女性身体处于恢复阶段,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利于身体及子宫恢复。定期进行妇科复查,监测子宫情况。若出现经量异常增多、痛经进行性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需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如出现贫血相关表现(面色苍白、乏力等),应及时通过饮食或医疗手段纠正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