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手术切口情况,无不适后逐步调整饮食从流质到正常,早期床上活动后期适度下床并依不同人群注意,留意发热、腹痛加剧等并发症表现及特殊人群状况。
一、术后护理要点
术后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定时查看手术切口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若发现切口有渗血、渗液、红肿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同时,注意患者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若出现异常腹痛加剧且持续不缓解等情况,需警惕腹腔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二、饮食调整
术后6-12小时,若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少量饮用温水。随后逐渐过渡饮食,术后1-2天可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等,保证机体基本营养需求。术后1-2周可逐步转为半流质饮食,如软面条、粥等,之后根据恢复情况过渡到正常饮食,但应避免摄入辛辣、油腻、高纤维易产气等刺激性食物,遵循从清淡、易消化向正常饮食渐进的原则,确保营养均衡,以促进身体恢复。
三、康复活动注意事项
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四肢活动、翻身等,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术后1-2天可根据自身恢复状况下床活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以不感疲劳为宜,如在病房内短距离行走等。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防止影响切口愈合及腹腔脏器恢复。儿童患者因自控能力差,需家长加强看护,避免其过度活动;老年患者活动时更需缓慢进行,防止跌倒等意外;女性患者要考虑月经等生理因素对身体的影响,活动需适度。
四、并发症观察
需留意是否出现发热(体温持续升高)、腹痛加剧且呈进行性加重、腹胀明显、切口红肿热痛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可能提示发生感染、腹腔残余脓肿、出血等并发症,应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特殊人群中,儿童阑尾炎术后需尤其关注其精神状态及腹部症状变化;老年患者要警惕因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导致并发症表现不典型的情况;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术后需注意切口愈合及感染风险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