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抗真菌药(如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和制霉菌素,分别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抗真菌作用用于霉菌性阴道炎治疗,妊娠期女性治疗需谨慎选对胎儿影响小的局部药,哺乳期女性选药要考虑对婴儿影响,优先局部用药。
一、抗真菌药物
(一)唑类抗真菌药
1.克霉唑: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对多种真菌有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其作用机制明确,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能有效抑制阴道内的白色念珠菌等真菌生长。
2.咪康唑:同样作用于真菌细胞膜,干扰其合成,从而达到抗真菌效果。有阴道栓等剂型,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广泛应用,众多临床数据表明能缓解相关症状并清除病原体。
3.酮康唑:属于广谱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酶,影响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但需注意其全身用药可能带来的肝毒性等不良反应,不过局部阴道用药相对安全性有所提升,也用于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
(二)制霉菌素
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漏,发挥抗真菌作用。主要用于霉菌性阴道炎的局部治疗,通过阴道局部用药,直接作用于阴道内的真菌,临床应用中对抑制霉菌性阴道炎的病原体有较好效果,且局部使用全身吸收少,不良反应相对局限。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需谨慎选择药物。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局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等。因为妊娠期女性的生理变化使得阴道环境更易滋生真菌,而药物选择不当可能影响胎儿健康。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权衡用药利弊,确保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胎儿安全。
(二)哺乳期女性
哺乳期女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部分抗真菌药物可能经乳汁分泌,影响婴儿健康。所以在选择药物时,需咨询医生,优先选择局部用药且对婴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制霉菌素等局部阴道制剂,以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同时减少对哺乳期婴儿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