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皮肤性过敏性紫癜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无其他系统症状,病因有感染及致敏原接触,临床表现为双下肢伸侧及臀部对称性紫癜,诊断依据临床表现评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首要是积极找并避免致敏原等非药物干预,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观察避免搔抓等,孕妇谨慎选治疗方案,老年要关注基础病及用药安全性。
一、定义
单纯皮肤性过敏性紫癜是过敏性紫癜的一种亚型,主要特征为以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无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受累等其他系统症状。
二、病因
1.感染因素:细菌(如β溶血性链球菌)、病毒(如风疹病毒、EB病毒)等感染可能触发免疫反应,引发该病,儿童及青少年中感染相关诱因较为常见。
2.致敏原接触:食物(如鱼虾、蛋类)、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花粉、尘螨等致敏原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血管炎症,诱发皮肤紫癜。
三、临床表现
1.皮肤紫癜特征:多发生于双下肢伸侧及臀部,呈对称性分布,紫癜大小不等,初为紫红色丘疹,可融合成瘀斑,压之不褪色,部分患者紫癜伴有轻微瘙痒。
四、诊断
1.临床表现评估:依据典型的双下肢对称性皮肤紫癜表现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无明显异常,部分患者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凝血功能通常正常,需排除其他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
五、治疗
1.非药物干预:首先应积极寻找并避免接触致敏原,如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停用可疑药物等,同时注意休息,减少下肢活动以减轻紫癜症状。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易受感染及致敏原影响,需密切观察皮肤紫癜变化,避免搔抓皮肤导致紫癜加重或感染,日常需注意环境卫生,减少接触花粉、尘螨等致敏原。
2.孕妇患者:孕妇患单纯皮肤性过敏性紫癜时,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需注意在避免致敏原的同时,关注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治疗时需综合评估用药安全性,优先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