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非药物干预需脱离寒冷环境保暖、未破溃时用38-40℃温水轻柔复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瘙痒明显非药物难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外用药物,儿童复温严控水温优先非药物,老人需细致保暖并防搔抓破损。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保暖防护:冻疮由寒冷诱发,首要需脱离寒冷环境,使患者处于温暖室内,通过增添衣物、使用取暖设备等方式保持冻疮部位及全身温暖,防止因持续受冷导致瘙痒加剧及病情恶化,例如将室温维持在适宜范围(约20~25℃),为冻疮部位提供温暖环境。
2.轻柔复温:若冻疮部位未破溃,可采用38~40℃温水进行浸泡复温,浸泡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需注意复温过程要轻柔,避免用力揉搓冻疮部位,以防损伤皮肤引发更严重问题,通过温水复温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瘙痒感。
3.局部清洁干燥:保持冻疮部位清洁,可用温和的清水清洗,但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洗后用柔软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维持局部干燥环境,因为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可能加重瘙痒及引发感染。
二、药物干预要点
若瘙痒症状较为明显且非药物干预难以缓解时,可考虑使用外用药物,如肝素钠乳膏等,其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缓解冻疮相关症状,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要注意药物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及不良反应。需强调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仅在非药物干预效果不佳时谨慎选用药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更为娇嫩,复温时需严格把控水温,确保水温在安全范围(38~40℃)内,防止烫伤。儿童出现冻疮瘙痒时,优先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轻柔保暖、正确复温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药物,若必须使用药物,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充分考虑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2.老年人: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保暖措施需更细致周全,除保证环境温暖外,可适当进行轻柔的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有所减退,在护理冻疮部位时要格外小心,防止因瘙痒搔抓导致皮肤破损,若出现皮肤破损情况,更要密切关注是否感染,必要时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