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荨麻疹主要由节肢动物叮咬致人体对其唾液致敏物质产生Ⅳ型变态反应引发,好发于皮肤娇嫩且户外活动多的儿童及青少年,皮损为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多有小水疱等暴露部位成批出现且瘙痒剧烈,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昆虫叮咬史诊断,局部以止痒消炎为原则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有感染用抗生素软膏,系统治疗用抗组胺药,预防要改善环境清洁减少昆虫滋生、外出穿长袖用蚊帐等,关注过敏体质及儿童皮肤护理等。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丘疹性荨麻疹主要由节肢动物叮咬引发,如蚊虫、跳蚤、螨、臭虫等。昆虫叮咬时将唾液注入人体皮肤,人体对这些唾液中的致敏物质产生Ⅳ型变态反应,从而导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儿童及青少年因皮肤相对娇嫩且户外活动较多,更易成为易患人群。
二、临床表现
1.好发人群:儿童与青少年居多,这与其皮肤特点及户外活动频繁易接触昆虫相关。
2.皮损特征:常表现为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央多有小水疱,部分可形成大疱,皮疹成批出现,好发于四肢、躯干等暴露部位,瘙痒剧烈,搔抓后易继发感染。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即暴露部位出现风团样丘疹伴中央水疱等表现,结合有昆虫叮咬史可确诊。
2.鉴别诊断:需与水痘等疾病区分,水痘通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水疱较表浅等特点可作鉴别。
四、治疗
1.局部治疗:以止痒、消炎为原则,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若有继发感染,可外用抗生素软膏。
2.系统治疗: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儿童用药需注重安全性,优先选用适合儿童的剂型。
五、预防措施
1.环境管理: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昆虫滋生。
2.个人防护:外出时穿长袖衣物、使用蚊帐等,避免皮肤暴露于昆虫易叮咬环境。
3.特殊人群关注:过敏体质者需加强防护,因其被叮咬后更易出现较重过敏反应;儿童作为高发人群,家长要留意其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儿童搔抓皮疹以防感染,同时重视环境卫生以减少昆虫叮咬机会;成人也需注意个人防护及居住环境管理,出现相关皮疹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