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性荨麻疹是皮肤暴露寒冷环境后出现局限性水肿性风团或红斑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有原发性遗传及继发性基础疾病等诱发,临床表现为接触寒冷后暴露部位现风团红斑伴瘙痒等全身症状,诊断靠病史采集和激发试验,治疗分非药物避免接触寒冷等和药物用抗组胺药,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谨慎优先非药物,孕妇用药权衡利弊,老年人需注意保暖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一、定义
寒冷性荨麻疹是皮肤暴露于寒冷环境(如冷空气、冷水等)后数分钟内出现局限性水肿性风团或红斑的过敏性皮肤病。
二、病因
(一)原发性因素
可能与遗传相关,部分患者存在基因易感性,使得机体对寒冷刺激的免疫反应异常。
(二)继发性因素
可由某些基础疾病(如冷球蛋白血症、冷纤维蛋白原血症等)、药物(如青霉素等)诱发,或因感染、内分泌紊乱等导致机体对寒冷刺激的敏感性增高。
三、临床表现
接触寒冷刺激后数分钟内,暴露部位(如面部、手部、足部等)出现风团、红斑,伴有瘙痒,严重时可出现头痛、寒战、低血压等全身症状,一般脱离寒冷环境后数小时内可缓解。
四、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接触寒冷环境的时间、症状出现及缓解情况等病史。
(二)激发试验
通过冰水试验等激发试验,观察皮肤反应以辅助诊断,若接触寒冷后出现典型风团等表现可支持诊断。
五、治疗
(一)非药物干预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寒冷环境,注意保暖,外出时穿戴保暖衣物等。
(二)药物治疗
首选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可缓解症状。需注意低龄儿童使用药物需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为主。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低龄儿童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保暖等干预措施,若需用药应在医生严格评估下选择合适药物,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儿童健康。
(二)孕妇
孕妇患寒冷性荨麻疹时,用药需权衡利弊,优先考虑非药物方法控制症状,必要时用药应咨询专业医生,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三)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功能减退,对寒冷刺激反应可能更敏感,需注意保暖,用药时需关注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如嗜睡等,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