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月经量少的原因包括内分泌因素(垂体功能异常、卵巢功能减退)、子宫内膜因素(子宫内膜损伤、子宫内膜粘连)、其他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全身性疾病),出现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的产后月经量少女性应及时就医,产后女性需注意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维护生殖内分泌健康。
卵巢功能减退:产后女性卵巢功能恢复情况不一,若卵巢功能减退,卵泡发育异常或不排卵,会使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增生不足,从而引起月经量少。比如,部分高龄产妇产后卵巢功能衰退相对更常见,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加,产后卵巢功能减退导致月经量少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子宫内膜因素
子宫内膜损伤:多次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史会损伤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变薄,导致月经量少。产后若有过宫腔操作,如产后胎盘残留清宫等,就可能引起子宫内膜损伤,临床观察显示有宫腔操作史的产后女性出现月经量少的比例高于无宫腔操作史者。
子宫内膜粘连:产后感染等原因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粘连,使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影响月经血的排出,进而表现为月经量少。例如产后发生子宫内膜炎未及时有效治疗,就可能引发子宫内膜粘连,导致月经量少的发生。
其他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产后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影响内分泌功能,从而导致月经量少。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的产后女性,其内分泌轴受影响,激素分泌紊乱,可能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另外,产后过度节食减肥,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也会影响月经,使月经量减少,有研究表明节食减肥的产后女性月经量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的产后女性。
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产后月经量少,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及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月经,临床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产后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较为常见。
对于产后出现月经量少的女性,若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闭经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性激素六项、妇科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产后女性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合理饮食,以维护自身的生殖内分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