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有3个压痛点,麦氏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是急性阑尾炎常见重要体征;兰氏点在左右髂前上棘连线右1/3处,临床意义与麦氏点类似;苏氏点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和腹直肌外缘交点处,三者可辅助诊断阑尾炎,最终确诊需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位置: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意义: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当阑尾发生炎症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这是因为阑尾的解剖位置通常在右下腹,炎症刺激会传导至麦氏点区域。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麦氏点压痛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的阑尾位置可能相对较高或较低,女性在妊娠期时阑尾位置会随子宫增大而向上外方移位,但麦氏点压痛仍具有一定提示意义。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但麦氏点压痛主要还是由阑尾的病理改变所决定。有既往腹部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麦氏点压痛的判断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兰氏点(Lanz点)
位置:位于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1/3处。
意义:也是阑尾炎的压痛点之一,其临床意义与麦氏点类似,都是用于辅助判断阑尾是否发生炎症的体征表现。不同人群中,兰氏点压痛的价值与麦氏点相似,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对其判断阑尾炎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儿童阑尾位置变异较大时,兰氏点压痛可能不如麦氏点典型,但仍可作为参考依据。
苏氏点(Suzerpoint)
位置: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和腹直肌外缘交点处。
意义:同样是阑尾炎的压痛点之一,在阑尾炎的诊断中,这三个压痛点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但最终确诊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由于子宫增大改变了腹腔内器官的位置,这三个压痛点的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更加仔细地结合其他检查手段来明确是否为阑尾炎。而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表述能力有限,更需要依靠医生对这三个压痛点的准确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阑尾炎的诊断,以保障儿童的健康,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因诊断不及时或不准确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