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是自身免疫反应介导血管炎症且遗传感染可诱发,临床表现有皮肤紫癜、尿常规潜血等,检查靠尿常规明确潜血等情况、肾功能评估滤过功能、肾活检为金标准,治疗针对原发病用糖皮质激素控炎症及对症处理,多数预后可改善,不及时可进展为慢性肾病,儿童需关注发育避过敏原等,成人要规律作息等。
一、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当累及肾脏时,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红细胞从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漏出进入尿液,从而出现小便潜血,其发病与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血管炎症密切相关,遗传、感染等因素可诱发免疫紊乱引发该病。
二、临床表现
除皮肤出现紫癜外,尿常规检查可见潜血阳性,镜下可见红细胞增多,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若肾脏受损严重,还可能出现水肿、血压升高等表现,儿童患者可能因肾脏受累影响生长发育需重点关注。
三、检查方法
1.尿常规:是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可明确潜血阳性及红细胞计数情况,若红细胞形态呈多形性,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支持过敏性紫癜肾损害;2.肾功能检查: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滤过功能;3.肾活检:对于病情复杂或需明确肾脏病理类型时,肾活检是金标准,可直观判断肾脏受损程度及病理类型,为治疗提供依据。
四、治疗原则
1.针对过敏性紫癜原发病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控制血管炎症反应,抑制免疫损伤,减轻肾脏受累;2.对症处理小便潜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肾脏损伤加重,同时密切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后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预后:多数过敏性紫癜患者经规范治疗后小便潜血可改善,肾脏功能可恢复,但若治疗不及时或病情反复,少数可进展为慢性肾病,需长期随访监测;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需关注生长发育,严格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等,定期复查尿常规及肾功能,保证充足营养,因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需预防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成人患者: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劳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定期体检,妊娠女性需特别警惕病情对胎儿的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