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的疾病病理机制涉种植学说等异位内膜随卵巢周期有出血纤维化等改变临床表现有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痛经、非经期慢性盆腔痛、不孕、月经异常诊断靠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及腹腔镜检查治疗分药物用GnRH-a类抑制激素使异位内膜萎缩和手术分保守半根治根治性需综合选择特殊人群育龄期关注生育更年期激素替代谨慎有基础病要权衡药物相互作用。
一、定义与病理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的疾病,病理机制涉及种植学说(经血逆流致异位种植)、免疫炎症学说(异位内膜激活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等,异位内膜随卵巢周期变化出现出血、纤维化等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1.痛经:多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盆腔痛,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并持续整个经期。
2.慢性盆腔痛:非经期也可出现下腹部、腰骶部等部位疼痛。
3.不孕:异位病灶影响盆腔内环境、输卵管功能等导致受孕几率下降。
4.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三、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发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MRI对盆腔深部异位病灶诊断价值较高。
2.血清学检查:CA125水平可轻度升高,对辅助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但非特异性。
3.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病灶形态并取组织活检。
四、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常用GnRH-a类药物,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内膜萎缩。
2.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性手术(保留生育功能)、半根治性手术(保留卵巢功能)、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选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需关注生育问题,若有生育需求可在医生评估下优先尝试药物调整内环境或手术解除病灶后备孕;无生育需求者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长期管理方案。
2.更年期女性:激素替代治疗需谨慎,使用前需评估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风险,监测激素水平及相关症状变化。
3.有基础病史人群:合并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者,药物选择需权衡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药物与基础病用药的相互作用,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