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有继发性渐进性加重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可通过病史与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镜检查诊断,药物用孕激素类、GnRH-a等抑制卵巢功能控制异位内膜生长,手术分保守性、半根治性、根治性,育龄期有生育计划尽早评估必要时助孕并监测妊娠变化,孕期关注胚胎着床发育,更年期用药综合考虑激素替代治疗风险收益谨慎选方案。
一、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包括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的疾病,常见于盆腔脏器(如卵巢、输卵管)及腹膜等部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
二、症状表现
1.痛经:多为继发性痛经,且随病程进展逐渐加重,疼痛常于月经来潮时出现,可延至整个经期。
2.慢性盆腔痛:非经期也可能出现盆腔部位的持续疼痛,部分患者还可伴有性交痛。
3.不孕:约5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合并不孕,可能与盆腔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
三、诊断方法
1.病史与妇科检查:详细询问月经史、生育史等,妇科检查可触及盆腔内触痛性结节或包块。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等;MRI对盆腔内异位病灶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3.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盆腔内病变情况并取组织活检。
四、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孕激素类(如甲地孕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等,通过抑制卵巢功能、减少雌激素分泌来控制异位内膜生长。
2.手术治疗:分为保守性手术(保留生育功能)、半根治性手术(保留卵巢功能)和根治性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等综合选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若有生育计划,应尽早评估病情,必要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同时需密切监测妊娠过程中异位病灶可能出现的变化,警惕异位妊娠等风险。
孕期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孕期需关注胚胎着床及发育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异位病灶的妊娠期变化,需加强产前检查。
更年期女性:此阶段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异位内膜状态,用药时需综合考虑激素替代治疗的风险与收益,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