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黑眼圈需保证充足规律睡眠避免长时间用眼,可使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眼周,采用正确方式按摩眼周促进循环,日常外出做好防晒,儿童要保证充足睡眠减少接触电子设备,孕妇需保持规律作息重视防晒,有眼部疾病等人群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生活方式调整
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是改善黑眼圈的基础,成人一般建议每日睡眠时长维持在7~9小时,儿童青少年因生长发育需求,睡眠时长可能需相应延长(如学龄儿童建议10~13小时),睡眠不足会导致眼周血液循环不畅,代谢废物堆积,进而加重黑眼圈;同时应避免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适当让眼部休息。
二、物理冷敷法
可使用冷毛巾或冰袋进行冷敷,将毛巾浸泡在冷水中或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眼周,每次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冷敷能够收缩眼周血管,减轻眼周肿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淡化黑眼圈。需注意冰袋温度不宜过低,接触皮肤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冻伤眼周皮肤。
三、眼周按摩
采用正确的眼周按摩方式,用指腹轻柔地从内眼角向眼尾方向打圈按摩眼周肌肤,按摩力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每次按摩可进行5~10分钟,每天可按摩2~3次。通过按摩能够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帮助代谢废物排出,对减轻黑眼圈有一定帮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拉扯眼周皮肤。
四、防晒措施
紫外线照射会刺激皮肤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进而加重黑眼圈。日常外出时应做好防晒工作,如涂抹防晒指数合适的防晒霜(SPF30以上、PA+++以上),同时可搭配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对眼周皮肤的直接照射。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眼部皮肤较为娇嫩,应尤其注重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因过度玩耍等导致睡眠不足。家长需引导儿童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减少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防止眼周血液循环受影响而加重黑眼圈。
2.孕妇:孕期身体状态特殊,易出现作息不规律等情况,应尽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同时注意防晒,由于孕期皮肤对紫外线更敏感,更需重视防晒以减少黑眼圈加重风险。
3.有眼部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人群:若存在眼部炎症、内分泌失调等基础疾病,需先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是导致黑眼圈产生或加重的重要因素,在基础疾病得到控制后,黑眼圈状况才可能更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