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常见好发于青少年群体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由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及遗传、高糖高脂饮食、心理压力等因素引发,有粉刺、炎性皮损等表现,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需与其他病鉴别,治疗分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温和护理谨慎用药、孕期权衡药物风险选安全措施、老年人兼顾皮肤耐受性选温和治疗方案。
一、定义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少年群体,由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
二、病因分析
1.皮脂分泌过多:雄激素水平增高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过多皮脂堆积在毛囊内。
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导管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导致导管变窄或阻塞,皮脂排出受阻。
3.痤疮丙酸杆菌增殖:该细菌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反应。
4.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影响发病易感性,高糖、高脂饮食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可加重病情。
三、临床表现
1.粉刺:分为白头粉刺(闭合性粉刺)和黑头粉刺(开放性粉刺),是痤疮初期表现。
2.炎性皮损:包括丘疹、脓疱,炎症明显时可形成红肿疼痛的损害。
3.非炎性及重度皮损:还可有结节、囊肿等,严重时可遗留瘢痕。
四、诊断要点
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需与玫瑰痤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等疾病鉴别,通过观察皮损形态、分布部位等综合判断。
五、治疗方式
1.非药物干预: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用手挤压皮损,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
2.药物治疗:可使用维A酸类药物(如维A酸乳膏)、抗生素类药物(如红霉素软膏)、过氧化苯甲酰等,具体药物选择需遵循临床指南,严格依据病情及个体情况决定。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痤疮:优先采用温和清洁护理,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若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低刺激、适合儿童的药物。
2.孕期女性:痤疮治疗需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避免使用可能有致畸作用的药物,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非药物或局部外用措施。
3.老年人痤疮:需考虑其皮肤状态及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治疗时应兼顾皮肤耐受性,选择温和且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治疗反应及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