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因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致,多种因素参与,临床表现有闭经、进行性加重痛经、经量经期改变及下腹坠胀等压迫症状,诊断可通过超声、MRI检查及血清CA125水平检测,治疗分药物(GnRH-a类抑制雌激素改善症状)和手术,育龄女性治疗需权衡药物对生育影响,更年期要评估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及关注激素变化等健康风险。
一、病因机制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致,异位的内膜组织干扰子宫内膜正常周期性增殖、分泌及脱落过程。雌激素水平、子宫肌层局部微环境等多种因素参与其中,研究显示异位内膜组织分泌的某些因子会破坏内膜正常节律,进而影响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引发闭经,其发生与子宫肌层结构被异位内膜破坏密切相关。
二、临床表现
除闭经外,常伴有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正中且经期明显;还可能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部分患者因子宫增大出现下腹坠胀感等压迫症状,不同患者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存在一定不同。
三、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为常用手段,可发现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不均匀,能初步判断子宫腺肌症情况,但特异性有限。
MRI检查:对子宫腺肌症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可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和深度,有助于精准诊断。
血清CA125水平检测:血清CA125水平可能会升高,但该指标特异性不高,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GnRH-a类药物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内膜萎缩,从而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但需关注其对患者内分泌等方面的影响。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症状严重的患者,如子宫切除术等,手术选择需考虑患者生育需求等因素,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可尝试药物缩小病灶后助孕。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女性:若有生育需求,治疗时需权衡药物对生育功能的影响,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充分评估疾病状态与生育需求间的平衡,如药物治疗后需评估何时妊娠更为适宜等。
更年期女性:闭经可能是疾病进展或自然绝经的表现,需评估子宫腺肌症相关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若症状不严重可随访观察,若影响生活则考虑合适治疗方式,同时要关注更年期女性激素变化及相关健康风险,如骨质疏松等,需注意补充钙剂等维持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