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即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交叉感染,药物治疗分外用抗真菌药(按脚气类型选合适药物,如水疱型先湿敷再用霜剂等,鳞屑角化型用剥脱制剂后用抗真菌药,浸渍糜烂型先湿敷再用粉剂和药膏)及口服抗真菌药(外用不佳等时医生评估下用且注意肝肾功能及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中儿童需谨慎用温和外用药物防误触,孕妇选对胎儿影响小的外用药物需咨询医生,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保足部清洁并及时就医。
一、一般治疗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足部,洗完后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选择透气的棉质袜子,勤更换,鞋子也应选择透气材质,每天更换,保持足部环境干燥,抑制真菌滋生。2.避免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毛巾等个人物品,防止真菌传播。身处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时,尽量使用一次性拖鞋等防护用品。
二、药物治疗
1.外用抗真菌药物:根据脚气类型选择合适药物。若为水疱型脚气,可先用3%硼酸溶液湿敷,待干燥后再外用抗真菌霜剂,如唑类药物(酮康唑乳膏等)、丙烯胺类药物(特比萘芬乳膏等);鳞屑角化型脚气可使用剥脱作用较强的制剂,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等,之后再外用抗真菌药物;浸渍糜烂型脚气应先使用硼酸溶液等湿敷,待干燥后再外用粉剂,如氧化锌粉,随后使用抗真菌药膏。2.口服抗真菌药物:对于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病情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在医生评估下选用口服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但需注意药物的肝肾功能影响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脚气需谨慎用药,避免使用刺激性强、成分复杂的药物,可选择相对温和的外用抗真菌药物,如低浓度的酮康唑乳膏等,且用药时需避免儿童误触眼睛等敏感部位,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足部反应,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2.孕妇:孕妇患脚气时,外用抗真菌药物相对安全,但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如克霉唑乳膏等,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权衡利弊后再使用,避免自行盲目用药。3.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时足部环境利于真菌生长,更易患脚气且病情可能较难控制。此类患者除积极治疗脚气外,需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足部清洁,定期检查足部情况,若脚气合并足部破损等情况,需及时就医,防止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