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过敏性紫癜病因是感染等致免疫反应及自身免疫紊乱等,临床表现有双下肢对称性皮肤紫癜、不同程度发热及关节疼痛肿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治疗分非药物退热及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针对紫癜治疗,护理需发热及紫癜发作期卧床休息、皮肤清洁观察、定时测体温病情监测、清淡易消化饮食及心理关怀。
一、病因分析
老人过敏性紫癜发烧多因感染(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引发免疫反应,致血管炎症,同时机体炎症介质释放可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而发热,自身免疫紊乱等内在因素也可参与其中。
二、临床表现特点
1.皮肤紫癜:双下肢呈对称性瘀点、瘀斑,颜色从鲜红渐变为暗红、黄褐色等。
2.发热:体温可呈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或高热(39℃以上),发热程度与病情活动程度相关。
3.伴随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多见于膝、踝关节),部分老人伴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三、诊断要点
1.体格检查:观察皮肤紫癜特征、体温及关节、腹部等部位体征。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与感染相关)、血小板计数正常(可鉴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尿常规检查可了解肾脏受累情况,因过敏性紫癜常累及肾脏。
四、治疗原则
1.非药物退热:优先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散热,避免用酒精擦拭;保证老人充足水分摄入。
2.针对过敏性紫癜治疗:轻中度患者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改善过敏症状;病情重时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肾脏等重要脏器受累时,可能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五、护理注意事项
1.休息活动:发热及紫癜发作期嘱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进行慢走等轻度活动,循序渐进。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紫癜部位,防皮肤破损感染;观察紫癜颜色、范围等变化。
3.病情监测:每4~6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关注紫癜、关节、腹部等症状变化。
4.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如海鲜、辛辣食物);发热时少食多餐,助消化。
5.心理关怀:关注老人心理状态,多沟通给予心理安慰,树立其战胜疾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