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脂溢性皮炎病因与母体雄激素传递致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定植及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等相关出生后1-3个月内易发,临床表现好发于皮脂腺丰富区域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等表现及不同程度瘙痒,诊断依据依临床表现及与婴儿湿疹、头部银屑病等鉴别,非药物干预包括皮肤清洁(头皮用温和婴儿洗发水轻柔清洗、面部等用温水轻柔擦拭)及保湿(清洁后涂温和婴儿保湿霜),药物治疗优先非药物不佳时谨慎用温和婴儿适用药,特殊人群护理需穿宽松棉质衣物、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及避免宝宝搔抓致伤。
一、病因分析
宝宝脂溢性皮炎病因与母体雄激素传递致婴儿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定植及皮肤屏障功能未完善等因素相关,出生后1-3个月内易发病。
二、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常见于头皮、面部(眉间、鼻唇沟、脸颊等)、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头皮表现为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呈黄色或棕色,严重时鳞屑厚;面部为红斑基础上油腻性鳞屑,伴轻度潮红。
2.症状特点:一般无明显疼痛,有不同程度瘙痒,宝宝可因瘙痒哭闹,症状轻重不一。
三、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依据婴儿特定部位油腻性鳞屑、红斑等表现及出生后1-3个月发病年龄初步诊断。
2.鉴别诊断:需与婴儿湿疹、头部银屑病等鉴别,婴儿湿疹多形性皮疹、干燥脱屑,头部银屑病鳞屑厚呈银白色、边界清,可通过皮肤镜等辅助鉴别。
四、非药物干预
1.皮肤清洁:
头皮:用温和婴儿洗发水轻柔清洗,水温37℃-40℃,每周清洗2-3次,避免过度清洁。
面部及其他部位:用温水轻柔擦拭,保持清洁干燥,使用柔软纱布或毛巾,避免用力摩擦。
2.皮肤保湿:清洁后及时涂抹温和无刺激婴儿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干燥季节或环境下可多次使用。
五、药物治疗原则
优先非药物干预,非药物效果不佳时谨慎用药,选择温和婴儿适用药物。头皮厚痂可先用植物油湿润后清洗,需用药物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面部等薄嫩部位可选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均需医生评估后使用。
六、特殊人群(宝宝)护理注意事项
1.衣物:穿宽松、柔软、棉质衣物,避免过硬材质摩擦皮肤。
2.环境:保持室内温度22℃-25℃、湿度50%-60%,适宜温湿度利于皮肤恢复。
3.避免刺激:适当修剪宝宝指甲,防止搔抓致皮肤抓伤感染,必要时戴棉质小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