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是妇科常见宫腔病变,病因包括雌激素水平过高与炎症刺激,症状有月经异常、异常阴道流血、不孕等,诊断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及病理活检,治疗分无症状小息肉定期观察和有症状或较大息肉手术干预,特殊人群中育龄期需关注月经、备孕女性评估息肉影响,绝经后出现异常流血要排除恶变,合并基础病者先控基础病,妊娠期需评估息肉对妊娠影响并处理。
一、定义
子宫息肉是子宫腔内突出于子宫内膜的病理性组织,可分为子宫内膜息肉、腺肌性息肉等,是妇科常见的宫腔病变。
二、病因
1.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雌激素刺激可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育龄期女性因体内雌激素波动易受影响,绝经后长期补充雌激素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炎症刺激:长期妇科炎症反复刺激子宫内膜,可诱发息肉形成,如阴道炎、宫颈炎未及时治疗蔓延至宫腔。
三、症状
1.月经异常: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紊乱,部分患者可出现经间期出血。
2.异常阴道流血:非经期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出现此类症状需高度警惕。
3.不孕:息肉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或反复流产。
四、诊断
1.妇科检查:可初步发现子宫形态异常,但特异性较低。
2.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筛查手段,能发现直径≥2mm的息肉,表现为宫腔内高回声团块。
3.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活检:为诊断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息肉形态、位置,并取组织活检明确病理类型。
五、治疗
1.定期观察:无症状的小息肉(直径<1cm)且无恶变倾向者,可定期复查超声,监测息肉变化。
2.手术治疗:有症状或较大息肉(直径≥1cm)需手术干预,常用方法为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或刮宫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需关注月经情况,出现月经异常及时就医,备孕女性发现息肉可评估对妊娠的影响,必要时手术干预后再备孕。
2.绝经后女性:出现异常阴道流血应尽快就诊,排除恶性病变可能,因绝经后女性息肉恶变风险相对较高。
3.合并基础疾病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需先积极控制基础病,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息肉情况决定治疗方案,以保障治疗安全。
4.妊娠期女性:发现子宫息肉需评估息肉对妊娠的影响,如无明显症状可待产后处理,若出现严重出血等情况则需在保障母婴安全前提下考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