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由麻疹病毒引发具高度传染性,经飞沫及间接接触传播,临床表现分前驱期(有卡他症状与柯氏斑)、出疹期(发热后出疹)、恢复期(皮疹消退伴色素沉着脱屑),预防可接种疫苗、避免接触传染源,婴幼儿、孕妇、免疫功能低下者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定义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易流行。
二、病原体特征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弱,紫外线、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但在低温下能长期存活。
三、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麻疹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易感人群吸入含病毒的飞沫后即可被感染;此外,病毒还可通过被污染的手、用具等间接传播,但相对飞沫传播效率较低。
四、临床表现
1.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表现为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卡他症状,发病2-3天可见口腔颊黏膜处的麻疹黏膜斑(柯氏斑),为直径约1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2.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延及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蔓延至全身,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此期体温可进一步升高,全身症状加重。
3.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同时体温下降,全身症状减轻,皮肤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
五、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儿童需按免疫程序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一般8月龄接种第一剂,18-24月龄接种第二剂。
2.避免接触传染源:在麻疹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若接触过麻疹患者,应观察21天,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并隔离。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麻疹后易发展为重症,如肺炎、脑炎等,因此需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按时接种疫苗,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幼儿健康状况,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孕妇:感染麻疹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孕期应做好防护,避免接触麻疹患者,若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且无麻疹免疫史,可在产后接种。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感染麻疹后病情往往较重,需避免接触麻疹患者,必要时可在暴露后采取被动免疫措施(如注射麻疹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