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通过妇科检查初步触诊结合影像学检查初步评估,依靠病理活检确诊类型,依据FIGO分期标准结合肿瘤大小、有无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分期,早期身体状况允许者可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可术前缩小瘤体或术后辅助,化疗用于晚期等,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等是预后指标,老年患者需评估全身状况选耐受治疗方式,年轻患者有生育需求时多学科评估权衡,基础疾病患者治疗前需控制基础疾病以耐受治疗。
一、诊断评估
通过妇科检查初步触诊肿瘤情况,结合影像学检查如盆腔超声可初步观察子宫内肿块大小,磁共振成像(MRI)能更精准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如宫颈、宫旁等)的关系,最终依靠病理活检确诊,病理类型包括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等,不同病理亚型预后存在差异。
二、临床分期
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子宫癌6cm大小可能对应T2期,即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未超出子宫范围,同时需结合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综合判断整体分期。
三、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FIGOⅠ-Ⅱ期)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患者,可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若6cm肿瘤处于可手术切除范围内,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切除病灶达到控制肿瘤目的。
2.放疗:包括外照射及内照射,可作为术前缩小肿瘤体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或术后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对于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
3.化疗:常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的子宫癌患者,采用铂类联合紫杉醇等化疗方案,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以控制病情进展。
四、预后因素
肿瘤大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6cm肿瘤相对较大,预后还与病理分化程度(高分化预后相对较好)、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子病理特征(如某些基因异常等)相关,若存在淋巴结转移或分子病理提示不良预后特征,预后相对较差。
五、特殊人群考虑
老年患者: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全身状况,选择对机体耐受相对较好的治疗方式,尽量保障生活质量,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身体耐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
年轻患者:若有生育需求,需充分评估病情及预后后谨慎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能性,严格掌握适应证,需在多学科团队评估下进行,权衡肿瘤控制与生育期望的平衡。
基础疾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在治疗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使血压、血糖等指标稳定在合适范围,以更好耐受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