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是子宫内膜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病变属子宫内膜增生特殊类型,发病多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且炎症、遗传等可能参与,临床表现有异常子宫出血等,诊断靠超声初筛、宫腔镜及病理检查,治疗分定期观察、手术等,育龄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等有不同注意事项且合并基础疾病者需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一、定义
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是子宫内膜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息肉样病变,属于子宫内膜增生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子宫内膜局部腺体、间质及血管过度生长,形成向宫腔内突出的息肉样肿物。
二、发病机制
其发生多与雌激素长期刺激有关,体内持续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会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进而形成息肉样结构。此外,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例如长期妇科炎症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改变,促进息肉样增生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1.异常子宫出血:常见症状包括月经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尤其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多见,可能影响正常月经周期及生育功能;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出现此类症状时,需警惕恶变风险。
2.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妇科疾病检查时发现。
四、诊断方法
1.超声检查:为初步筛查手段,可发现宫腔内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团,提示可能有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但无法确诊。
2.宫腔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宫腔内病变情况,并在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结果是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的金标准,病理表现为息肉样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增生,可见腺体大小、形态不规则等特征。
五、治疗原则
1.定期观察:对于无症状且经评估无恶变征象的小息肉,可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监测,观察病变变化情况。
2.手术治疗:若患者有症状(如异常子宫出血等)或考虑有恶变倾向时,需采取手术治疗,如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对于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手术需兼顾保留生育功能;围绝经期女性则需重点评估恶变风险,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若有生育计划,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对生育功能的影响,选择对生育干扰较小的治疗方式,并在术后密切监测生育情况。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需重视恶变排查,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相关病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合并基础疾病者: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前需充分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选择安全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整体健康状态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