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疹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激活引发的皮肤炎症性病变统称,病因包括接触性(如化妆品等)、吸入性(如花粉等)、食入性(如牛奶等)过敏原,临床表现有皮疹形态多样、分布不定,诊断依据病史症状及斑贴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过敏原检测,治疗原则为避免接触过敏原及用抗组胺药物等,儿童皮肤屏障弱需及时就医并温和干预,孕妇用药需遵医选影响小方案,老年人恢复慢要注意皮肤护理和药物不良反应。
一、定义
过敏性皮疹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的皮肤炎症性病变,属于接触性皮炎、湿疹等多种皮肤过敏反应的统称。
二、病因
(一)过敏原接触途径
1.接触性过敏原:如化妆品、金属饰品、某些植物(毒葛、漆树等)、化学物质(染发剂、洗涤剂等),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引发过敏。
2.吸入性过敏原:花粉、尘螨、霉菌孢子等经呼吸道吸入后可诱发皮肤过敏反应。
3.食入性过敏原:牛奶、鸡蛋、海鲜、坚果等食物中的特定成分可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导致皮肤出现皮疹。
三、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特点
1.皮疹形态多样:常见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皮肤肿胀、渗液、结痂。
2.分布部位不定:可局限于接触部位(接触性过敏),也可泛发全身(如食物或吸入性过敏原引发的过敏)。
四、诊断
(一)依据病史与症状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接触史、发病过程及皮肤表现等初步判断,例如近期有无新换护肤品、食用新食物等情况。
(二)过敏原检测
可通过斑贴试验(用于接触性过敏原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针对食入或吸入性过敏原)等辅助明确过敏原。
五、治疗原则
(一)避免接触过敏原
明确过敏原后应严格避免再次接触,如停止使用可疑化妆品、远离花粉环境等。
(二)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等症状,如氯雷他定等(仅提及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严重过敏反应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但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皮肤屏障功能较弱,对过敏原更敏感,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发现皮疹需及时就医,优先选择温和的非药物干预缓解症状,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等。
(二)孕妇
孕妇发生过敏性皮疹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三)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皮肤代谢减缓,发生过敏性皮疹时恢复相对较慢,需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用药需关注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