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可通过专业检查明确分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并用辅助器具减压,坐轮椅患者选合适坐垫控坐立时间,创面用温和液体清洁并据情况选湿性敷料,营养支持保证营养素摄入且特殊人群有个性化方案,药物辅助特殊人群需遵规范,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等,老年加强减压护理,糖尿病控血糖防感染,肥胖注意局部皮肤压力分布等。
一、创面评估与分期
褥疮可分为Ⅰ期(红斑期,皮肤完整但有局限性指压不变白的红斑)、Ⅱ期(部分皮层损伤期,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Ⅲ期(全层皮肤损伤期,皮下组织损伤但未穿透筋膜)、Ⅳ期(全层组织缺失期,肌肉、骨骼等外露)及不可分期和深部组织损伤期等,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分期,以便针对性处理。
二、减压与体位管理
(一)卧床患者
定时变换体位是关键,一般每1-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减压床垫、气垫等辅助器具分散局部压力。不同年龄人群翻身频率需调整,儿童因皮肤娇嫩更需轻柔操作;老年人群皮肤弹性差,翻身时避免拖拽造成二次损伤。
(二)坐轮椅患者
选择合适坐垫,控制坐立时间,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同时根据体重、活动能力等调整坐垫支撑力度,保障局部压力分布均匀。
三、创面清洁与护理
使用生理盐水等温和液体清洁创面,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根据创面情况选用湿性敷料(如水胶体敷料等)促进愈合,对于皮肤敏感或有感染风险的患者,清洁时动作要轻柔,敷料选择需咨询医护人员。
四、营养支持
充足营养是褥疮恢复的基础,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等营养素摄入,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的人群,需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同时保证足够热量,营养不良者可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类等)摄入。
五、药物辅助
可遵医嘱使用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如生长因子类药物),但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等)使用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且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优先采用温和非药物干预,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皮肤正常发育或有潜在风险的处理方式,护理时动作轻柔,密切观察皮肤变化。
(二)老年患者
皮肤修复能力减弱,需加强减压频率和护理细致度,定期检查皮肤状态,及时发现早期变化并处理。
(三)糖尿病患者
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关注褥疮创面,防止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滋生加重感染,处理创面时注意预防感染扩散。
(四)肥胖患者
注意局部皮肤压力分布,清洁时关注皮肤褶皱处,防止汗液积聚引发感染,选择合适减压器具分散体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