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真菌感染检查包含直接镜检取病变部位标本滴加氢氧化钾溶液镜检观察菌丝孢子且儿童取材轻柔、老年人操作细致,真菌培养将标本接种特定培养基于适宜温度培养观察菌落等特征及免疫力低下等特殊人群需严格无菌操作、儿童注意标本保存运输,组织病理学检查用于疑似深部或复杂病例观察组织内真菌菌丝结构及老年人评估身体耐受、儿童沟通配合保护组织,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等技术检测真菌特异性DNA序列及不同人群样本采集符合要求结合病史分析结果。
一、直接镜检
1.原理与操作:取病变部位的皮屑、毛发或甲屑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上,滴加10%~20%氢氧化钾溶液,加盖玻片后微加热,使标本透明,然后镜检。通过观察是否存在菌丝或孢子来初步判断是否有皮肤真菌感染,若镜下见菌丝或孢子则提示真菌感染,但无法确定具体菌种。
2.人群差异考虑: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取材时需格外轻柔,避免造成额外损伤;老年人皮肤可能存在干燥、松弛等情况,取材操作要细致,确保获取有效标本用于检查。
二、真菌培养
1.操作过程:将采集的标本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等特定真菌培养基上,置于适宜温度(一般25~28℃)培养,观察菌落形态、颜色、生长速度等特征,进而鉴定真菌菌种,同时可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后续可能的抗真菌治疗。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真菌感染风险较高,在培养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防止标本污染影响结果准确性;儿童进行真菌培养时,要注意标本采集后的妥善保存和运输,保证培养环境适宜。
三、组织病理学检查
1.适用情况:对于疑似深部皮肤真菌感染或病情较复杂的病例,可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取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内是否有真菌菌丝结构,能辅助明确真菌感染的深度及类型。
2.不同人群的检查要点:老年人若存在基础疾病,检查前需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确保检查过程安全;儿童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时,要充分沟通以获取配合,操作中注意保护患儿组织,减少不适。
四、分子生物学检测
1.技术原理:利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真菌的特异性DNA序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快速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存在真菌及初步判断菌种类型。
2.人群相关因素: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人群在分子生物学检测时,需根据个体情况确保样本采集符合要求,比如儿童样本采集要避免污染,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对于有特殊病史的人群,要结合病史综合分析检测结果,排除干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