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称心悸是什么意思
心悸产生机制包括心脏搏动增强的生理性(剧烈运动等致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和病理性(高血压性心脏病等致心脏搏动增强、甲亢因激素增多等致心悸)、心律失常(各种心律失常致心跳节律或频率异常引发心悸)、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更年期女性易出现心悸伴相关表现);不同人群特点为儿童出现心悸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老年人出现心悸要高度关注心血管系统疾病及基础病影响;相关检查通常需心电图,怀疑器质性心脏病需心脏超声等,生理性诱因致心悸去除诱因可缓解,病理性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一、产生机制
(一)心脏搏动增强
1.生理性因素:健康人在剧烈运动、精神过度紧张、大量饮酒、饮浓茶或咖啡后可出现心悸,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所致。
2.病理性因素:某些疾病可导致心脏搏动增强,如高血压性心脏病时,由于左心室肥厚,心脏收缩力增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收缩期心排出量增多,引起心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增多,代谢加快,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悸,同时常伴有甲状腺肿大、多汗、消瘦等表现。
(二)心律失常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可导致心悸,如窦性心动过速时,心率加快超过正常范围;窦性心动过缓时,心率低于正常;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率异常,患者可感觉心慌。
(三)神经官能症
多见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如更年期女性,由于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容易出现心悸,常伴有失眠、焦虑、多汗等神经官能症表现。
二、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
儿童出现心悸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心悸,同时可能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口唇发绀等表现,应及时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心悸要高度关注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引起心悸,常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且老年人基础病史相对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病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增加心悸发生的风险。
三、相关检查与应对
当出现心悸症状时,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情况;对于怀疑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心脏超声、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进一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心悸,去除诱因后多可缓解;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心悸,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