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不一定是肿瘤,可分为生理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生理性囊肿多与生理周期有关,体积较小、多可自行消失;病理性囊肿包括肿瘤性囊肿(有良恶性,一般不自行消失,有相应症状表现)和非肿瘤性病理性囊肿(如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特定症状表现,育龄期女性多见),需综合多种检查判断其性质以制定处理方案。
生理性囊肿
形成原因及特点:生理性囊肿较为常见,多与女性的生理周期有关。例如,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成熟后不排卵,持续增大形成的;黄体囊肿则是在黄体期,黄体血肿液化形成,一般在月经周期结束后可自行消失。这类囊肿通常体积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5厘米,多为单侧发生,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然发现。其发生与女性正常的内分泌变化相关,不同年龄女性都可能出现,处于生育期的女性因生理周期较为规律,相对更易出现生理性卵巢囊肿,但这并非疾病状态,是可自行消退的。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青春期女性,生理性卵巢囊肿可能随生理周期变化而自然消退,一般不会对生殖功能等造成长期影响;对于围绝经期女性,若出现生理性卵巢囊肿,也多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监测其变化即可,因为此时女性内分泌逐渐紊乱,生理性囊肿往往能自行缓解。
病理性囊肿
肿瘤性囊肿:肿瘤性囊肿属于病理性囊肿的一种,包括良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和恶性肿瘤(如卵巢上皮癌、生殖细胞肿瘤等)。肿瘤性囊肿一般不会自行消失,且可能逐渐增大。良性肿瘤生长相对缓慢,边界清晰,可能表现为腹部隐痛、腹部包块等;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常伴有腹痛、腹胀、消瘦、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晚期还可能出现转移灶的相应表现。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肿瘤性卵巢囊肿,年轻女性也可能出现生殖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老年女性则更易发生上皮性卵巢癌等。对于肿瘤性囊肿,需要进一步通过病理学检查等明确其良恶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非肿瘤性病理性囊肿:除了肿瘤性囊肿外,还有一些非肿瘤性的病理性囊肿,如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克力囊肿),它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卵巢所致,囊肿内含有类似巧克力样的黏稠液体,患者常伴有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盆腔疼痛、不孕等症状,其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到卵巢有关,育龄期女性多见,尤其是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或有家族遗传倾向等情况的女性更易发病。
总之,卵巢囊肿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囊肿中有一部分是肿瘤,而生理性囊肿不是肿瘤,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超声等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卵巢囊肿的性质,以便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