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发生于子宫下端连接阴道部位的恶性肿瘤,主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及性行为过早等相关,早期多无明显症状,进展后有接触性出血等,常用宫颈细胞学检查等诊断,依临床分期治疗,年轻女性需避免过早性行为等;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体部内膜的恶性肿瘤,发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等密切相关,主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等,通过妇科超声等诊断,以手术治疗为主,肥胖女性需积极控体重等。
一、定义与解剖部位
宫颈癌是发生于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子宫颈为子宫下端连接阴道的部分;子宫癌通常指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体部内膜的恶性肿瘤,子宫体包含子宫底部与子宫体部。
二、病因差异
1.宫颈癌:主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相关,如HPV16、18型等,此外,性行为过早、多个性伴侣、吸烟等可增加发病风险;2.子宫内膜癌:发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密切相关,如无排卵性疾病、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等,肥胖是重要危险因素,因肥胖者体内脂肪可转化为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同时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因素等也与该病发生有关。
三、症状表现
1.宫颈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接触性出血(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出血)、阴道不规则流血(绝经后阴道流血常见)、阴道排液(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且伴腥臭味的液体);2.子宫内膜癌:主要症状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阴道排液多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合并感染时呈脓血性排液且伴恶臭,晚期可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疼痛。
四、诊断方法
1.宫颈癌:常用宫颈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确诊依据);2.子宫内膜癌:通过妇科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诊断性刮宫(刮取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为确诊重要方法,还可采用宫腔镜检查等。
五、治疗原则
1.宫颈癌:依据临床分期等决定治疗方式,早期可手术治疗(如宫颈锥切术、子宫切除术等),中晚期多采用手术联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2.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及预后因素决定是否辅以放疗、化疗等,晚期或复发患者可考虑内分泌治疗等。
六、特殊人群考虑
1.宫颈癌:年轻女性需避免过早性行为与多个性伴侣,接种HPV疫苗可降低发病风险,已婚或有性生活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2.子宫内膜癌:肥胖女性需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减重以降低发病风险,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流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有家族遗传倾向人群需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