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原因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因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休息可缓、精神情绪致交感神经兴奋、饮食中饮酒喝咖啡等刺激引发,病理性涉及心血管系统的心律失常、冠心病,内分泌系统的甲亢,呼吸系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系统的贫血及某些药物副作用导致。
一、生理性原因
1.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心脏需加快搏动以满足机体对血氧的需求,可出现心悸,一般休息后可缓解,此类情况常见于运动爱好者或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年轻人中因运动引发的生理性心悸较为多见。
2.精神情绪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过度兴奋等情绪状态下,体内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可导致心跳加快,引发心悸,尤其常见于工作压力大、易焦虑的人群,性别上无明显特定倾向性,但性格较敏感者更易受情绪影响出现心悸。
3.饮食因素:大量饮酒、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浓茶)等,其中的酒精、咖啡因等成分可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从而引起心悸,此类情况在有过量饮用相关饮品习惯的人群中较常见,无明显年龄或性别特异性。
二、病理性原因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早搏)、心房颤动(房颤)、心动过速等。早搏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房颤时心房无序颤动,心室率不规则,均可能导致心悸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传导系统异常有关,老年人因心脏结构和功能退变,更易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的心悸,而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的年轻人也可能受其影响。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脏可通过加快搏动来代偿,从而引发心悸,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高危因素者患病风险更高。
2.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加快,常表现为心悸,同时可伴有多汗、消瘦、手抖等症状,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
3.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导致机体慢性缺氧,心脏为了摄取更多氧气而代偿性加快跳动,引发心悸,此类情况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患者。
4.血液系统疾病: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需通过增加搏动次数来弥补组织器官的氧供不足,从而出现心悸,常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女性因生理特点(如月经过多等)更易患缺铁性贫血。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部分抗抑郁药、平喘药等可能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或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发心悸,用药者需关注自身用药后反应,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用药时更需谨慎评估药物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