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病因分别与菌群失调、念珠菌感染及相关因素有关;症状上细菌性阴道炎分泌物灰白、有臭味等,霉菌性阴道炎有外阴瘙痒等且白带呈豆腐渣样;实验室检查各有特点;治疗分别用相应药物;特殊人群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儿童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病因方面
1.细菌性阴道炎:主要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以加德纳菌等厌氧菌为主的多种细菌大量繁殖引起,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阴道灌洗等因素易增加患病风险,阴道内正常的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导致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
2.霉菌性阴道炎: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当全身或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时,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阴道酸性环境改变利于念珠菌生长。
二、症状表现方面
1.细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有鱼腥臭味,性交后臭味加重,外阴可有轻度瘙痒或烧灼感,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2.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灼痛,瘙痒症状严重,甚至坐立不安,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增多,典型的白带呈白色稠厚呈凝乳或豆腐渣样。
三、实验室检查方面
1.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pH值升高,正常阴道pH值多在3.8~4.4,细菌性阴道炎时pH值>4.5。
线索细胞阳性,线索细胞是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黏附大量加德纳菌等厌氧菌,细胞边缘不清,表面毛糙。
胺试验阳性,取阴道分泌物加10%氢氧化钾溶液后有腥臭味。
2.霉菌性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生孢子,通过阴道分泌物湿片法或革兰染色法检查,发现白色念珠菌的菌丝或孢子即可确诊。
四、治疗方面
1.细菌性阴道炎:常用药物有甲硝唑、克林霉素等,甲硝唑可抑制厌氧菌生长而不影响乳酸杆菌生长。
2.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如克霉唑制剂、咪康唑制剂等,对于复杂的霉菌性阴道炎可适当延长治疗疗程。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细菌性阴道炎可能增加早产等风险,需积极治疗,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霉菌性阴道炎在妊娠期也易复发,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滥用抗生素等,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2.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易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需积极控制血糖,同时针对阴道炎进行治疗,在治疗阴道炎过程中要监测血糖变化,调整降糖方案。
3.儿童:儿童霉菌性阴道炎多与卫生不良等有关,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穿开裆裤等,若发生阴道炎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