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是常见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具典型皮损等临床特征靠典型表现诊断对症治疗为主;过敏性紫癜为小血管炎有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表现依据临床表现等诊断轻症休息等治疗重症用激素等;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观察等用药遵儿科原则,女性生理期影响紫癜需留意,有基础病史者要综合考虑相互影响调整治疗方案。
一、玫瑰糠疹
1.定义与临床特征:玫瑰糠疹是常见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覆有糠状鳞屑的玫瑰色斑疹、斑丘疹,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病程具自限性,通常4-8周可自愈,病因多认为与病毒(如人类疱疹病毒7型等)感染相关,临床表现初起常为单个母斑,后陆续出现较小相似皮疹,伴不同程度瘙痒。
2.诊断要点:主要依靠典型临床表现诊断,需与银屑病、体癣等鉴别,银屑病皮疹多有多层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等特征,体癣常呈环状且边缘有丘疹水疱等表现。
3.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外用炉甘石洗剂等缓解瘙痒症状,病情严重或瘙痒剧烈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一般不采用过度侵袭性治疗。
二、过敏性紫癜
1.定义与临床特征:为小血管炎,病理基础是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伴关节痛(多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腹痛(可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及肾脏病变(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等),病因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食物(如鱼虾等)、药物(如抗生素等)等因素相关,儿童发病率相对较高。
2.诊断要点:依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需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肾脏受累时需行尿常规等检查明确。
3.治疗原则:轻症患者需休息,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采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等)、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等)治疗;重症患者需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等,同时密切监测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儿童患玫瑰糠疹时需密切观察皮疹变化及有无继发感染,儿童过敏性紫癜需高度重视肾脏受累情况,定期监测尿常规,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药物;
2.女性群体:女性生理期可能影响过敏性紫癜病情,需留意紫癜发作与生理期的关联,玫瑰糠疹一般不受生理期显著影响,但女性患者需注重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有基础病史者:若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病史,患玫瑰糠疹或过敏性紫癜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病与现发病的相互影响,调整治疗方案时需兼顾基础病控制,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时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及感染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