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良性病变好发于特定经产妇由宫腔操作史慢性子宫内膜炎遗传因素等致病因有经量异常进行性加重痛经等临床表现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测定诊断可采用药物或手术治疗经产妇孕期女性有相关病史者等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定义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致的良性病变,好发于30~50岁经产妇,多因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致子宫肌层损伤,使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并侵入肌层引发。
二、病因
1.宫腔操作史:多次人工流产、剖宫产等宫腔手术可损伤子宫肌层,为内膜细胞侵入肌层创造条件,增加患病风险。2.慢性子宫内膜炎:长期存在的子宫内膜炎症可促使内膜向肌层浸润。3.遗传因素:部分研究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与子宫腺肌症发病相关。
三、临床表现
1.经量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经量可较以往增加1倍以上,长期可导致贫血。2.痛经: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多在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开始,经期第1天最剧,以后逐渐减轻,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及肛门周围。3.其他: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超声等检查时发现。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有压痛;若为局限性腺肌瘤,子宫呈不规则增大,有局限性结节隆起,压痛明显。2.影像学检查:B超是常用手段,可见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不均,或有局限性低回声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更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关系。3.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可轻度升高,对辅助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特异性不高。
五、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痛经症状,如布洛芬等;对于有避孕需求的患者,含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系统(LNG-IUS)可减少经量、缓解痛经,其通过缓慢释放左炔诺孕酮,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使子宫肌层内异位内膜萎缩。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如子宫切除术是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或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可考虑病灶切除术,但术后有复发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经产妇:此类人群由于有多次妊娠分娩经历,子宫肌层损伤风险较高,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子宫腺肌症并及时干预。2.孕期女性:合并子宫腺肌症的孕妇,孕期需密切监测子宫情况,因子宫肌层存在异位内膜,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增加产后出血等风险,分娩时需做好充分准备。3.有相关病史者:曾有宫腔操作史或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史者,应注意自身月经及下腹疼痛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疾病对生殖健康等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