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急性持续缺血缺氧致相应区域心肌大面积坏死,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致血管闭塞,症状为剧烈持续超三十分钟胸痛伴大汗、恶心、呕吐等,心电图可见多个导联ST段抬高或病理性Q波等典型改变且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显著升高,发病相关因素有中老年易患、男性发病风险高于女性、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病史者易发病,特殊人群中老年人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管理基础病,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并考量血糖对病情影响,儿童罕见有先天冠状动脉异常需警惕且避免低龄儿童随意用影响心肌功能药物。
一、定义
大面积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的范围较大,通常由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相应区域心肌大面积坏死。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致使血管完全闭塞,心肌血流中断,进而引发心肌广泛坏死。
二、临床表现
1.症状:患者多出现剧烈且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的胸痛,疼痛程度较严重,可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晕厥等情况。
2.心电图特征:可见多个导联ST段抬高或出现病理性Q波等典型改变,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显著升高,提示心肌存在大面积坏死。
三、发病相关因素
1.年龄:中老年人群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相对更易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青年人群中若存在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等特殊病史也可能发病,但较为罕见。
2.性别:男性发病风险通常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因素相关,男性更易出现吸烟、高脂饮食等高危生活方式,增加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3.生活方式: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高脂饮食可导致血脂异常,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缺乏运动使身体代谢功能下降,易引发肥胖、高血压等,这些均是诱发大面积心肌梗死的高危生活方式因素。
4.病史:有冠心病病史者,冠状动脉已有基础病变,斑块破裂等事件易诱发大面积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因存在微血管病变等,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增高,且预后可能相对更差。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对心肌梗死的耐受及应对能力较弱,发病时需更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且需关注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协同管理。
2.糖尿病患者:由于微血管病变等因素影响,心肌梗死发生后预后可能不佳,需严格控制血糖等基础疾病,在治疗心肌梗死过程中要综合考量血糖等指标对病情的影响。
3.儿童:罕见大面积心肌梗死,若有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等病史,需格外警惕,一般优先采取非药物干预等措施,避免低龄儿童随意使用可能影响心肌功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