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手术术前需评估患者病史等设计切口并清洁消毒,选择局部或全身麻醉,外切法需切开皮肤分离组织去除多余眶隔脂肪及皮肤后分层缝合,内切法是结膜面切开去除眶内脂肪后缝合,老年人要精准评估皮肤量并控制基础病,有基础病患者需评估耐受性,年轻患者要严控脂肪去除量保自然外观。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与设计: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眼部手术史、健康状况等,评估眼袋类型(如脂肪型、松弛型等)。根据患者眼部情况设计手术切口,外切法通常设计在下睑睫毛下缘1-2毫米处,沿睑缘弧度切开;内切法是从结膜面设计切口。同时会对患者面部进行清洁消毒,标记手术区域。
2.麻醉选择:一般可选择局部浸润麻醉,对于配合度差的患者或复杂情况可能采用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时会将麻醉药物注射于手术区域周围,使手术部位感觉神经被阻滞,减少手术中的疼痛感受。
二、手术操作步骤(以常见的外切法为例)
1.切开皮肤:使用眼科剪刀等精细器械沿术前设计的切口线切开皮肤,切口深度要准确控制,避免过深损伤深部组织。外切法切开皮肤后,会依次分离皮下组织,暴露眼轮匝肌。
2.去除多余组织:分离眼轮匝肌后,暴露眶隔脂肪,根据情况去除适量的眶隔脂肪。如果存在皮肤松弛情况,会去除多余的皮肤组织,注意去除量要适中,以达到改善眼袋且外观自然的效果。
3.缝合:首先对眶隔进行缝合,以重新固定眶隔脂肪,防止其再次膨出。然后分层缝合眼轮匝肌和皮肤,皮肤缝合可采用精细的缝线,如美容线,以减少瘢痕形成。
三、内切法手术步骤
1.结膜面切开:通过结膜囊内的切口,使用眼科器械切开结膜,进入眶隔内。
2.去除眶内脂肪:在眶隔内找到多余的眶隔脂肪并去除,操作时要精准,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3.关闭结膜切口:利用可吸收缝线对结膜切口进行缝合,由于结膜切口自身有一定的愈合能力,可吸收缝线无需后期拆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弹性差、松弛明显,手术中去除皮肤的量需要更精准评估,因为过多去除可能导致下睑外翻等并发症,过少则达不到改善眼袋的效果。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前要将血压、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以降低手术风险。
2.有基础疾病患者:如患有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术前需进行全面的相关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能需要在术前调整凝血状态,心脏病患者要确保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才能进行手术,避免手术中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
3.年轻患者:年轻患者眼袋多以脂肪膨出为主,手术中去除脂肪量要严格控制,避免过度去除导致下睑凹陷等问题,要以维持眼部自然外观为首要原则,设计切口时尽量隐蔽,减少术后可见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