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病理基础是淋巴细胞异常克隆增殖,有特定分子生物学改变,分霍奇金和非霍奇金等亚型,发病与遗传、感染、免疫功能异常等相关,有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脂肪瘤是良性肿瘤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形成,表现为皮下局限性肿块生长缓慢,与局部脂肪代谢异常、遗传易感性等有关,多见于成年人,肥胖人群易患。
一、疾病本质与病理来源
1.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基础是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生异常克隆增殖,涉及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病变,存在特定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如基因重排等情况,按照病理类型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等多种亚型,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如EB病毒感染等)、免疫功能异常等相关,会影响全身多个系统,造成全身性的病理生理改变。
2.脂肪瘤:属于良性肿瘤,是由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形成,是正常脂肪组织的异常分化增殖,属于良性的组织增生性病变,其病理表现为皮下或其他部位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肿块,生长较为缓慢,一般不会出现像淋巴瘤那样的全身性恶性肿瘤相关的复杂病理改变。
二、临床症状表现
1.淋巴瘤:常见症状有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可发生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随着病情进展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等,部分患者会有肝脾肿大,累及骨髓时可能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表现,不同亚型的淋巴瘤可能有其相对特异的症状特点,且病情进展若不控制会严重威胁生命,影响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2.脂肪瘤:主要表现为皮下可触及的局限性肿块,肿块质地柔软,呈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引起全身症状,对身体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通常不会出现像淋巴瘤那样的全身性消耗表现或多系统受侵犯的严重症状,多数情况下脂肪瘤不会危及生命。
三、发病相关因素及人群差异
1.淋巴瘤:发病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如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感染因素是重要诱因,例如EB病毒感染与伯基特淋巴瘤等发病相关;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淋巴瘤的发病风险明显增高,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但某些亚型可能在特定年龄段或性别中有相对高发情况,生活方式因素中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病,但根本还是基于免疫及遗传等基础因素。
2.脂肪瘤:其发生可能与局部脂肪代谢异常、遗传易感性等有关,多见于成年人,性别差异相对不突出,肥胖人群相对来说可能有更高的脂肪瘤发生几率,生活方式中过度肥胖等因素可能是促进脂肪瘤形成的相关因素,但总体而言其发病机制主要围绕脂肪组织自身的代谢及增生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