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背单纯性紫癜是常见血管性紫癜表现为脚背皮肤散在不高出皮肤的瘀点瘀斑,病因有血管因素(如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等)、血小板因素(如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等)、凝血因素(如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等),临床表现为脚背皮肤针尖至米粒大小瘀点瘀斑颜色渐变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治疗需去除诱因、一般处理、药物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但部分复发,儿童需避免剧烈运动用药谨慎,老年要关注基础疾病等。
一、定义
脚背单纯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紫癜,主要表现为脚背皮肤出现散在的瘀点、瘀斑,瘀点、瘀斑一般不高出皮肤表面,属皮肤血管的良性出血性疾病。
二、病因
1.血管因素: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如先天性血管壁结构缺陷(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或后天因素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如维生素C缺乏、老年人血管退行性变等),易引发脚背皮肤血管破裂出血形成紫癜。
2.血小板因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如感染、药物等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或生成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可影响凝血功能,引发脚背紫癜。
3.凝血因素: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如某些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后天肝脏疾病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可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脚背紫癜表现。
三、临床表现
脚背皮肤可见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瘀点、瘀斑,颜色初为鲜红色,随后逐渐变为暗红色、黄褐色,一般无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有轻微瘙痒感,瘀点、瘀斑可孤立存在或融合成片。
四、诊断
1.体格检查:观察脚背皮肤瘀点、瘀斑的形态、分布等特征。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排查血小板数量及形态异常等情况。
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其他检查: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感染相关指标检测等,以明确可能的诱因。
五、治疗
1.去除诱因:积极寻找并去除可能的诱因,如控制感染、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2.一般处理:病情较轻者通常可自行缓解,注意休息,避免脚背受到外伤等刺激。
3.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使用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但具体药物需遵医嘱选择,避免自行用药。
六、预后
多数脚背单纯性紫癜患者预后良好,经去除诱因等处理后,瘀点、瘀斑可逐渐消退,但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复发。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紫癜加重,同时关注是否存在感染等诱因,及时处理,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
2.老年患者:需关注基础疾病对血管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定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日常注意避免碰撞等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的行为,预防紫癜复发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