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皮下脂肪瘤是源于皮下脂肪组织好发于腹股沟区域的良性肿瘤,病因涉及遗传因素及脂肪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多数无症状,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体积小无症状者观察随访、较大或有症状等情况手术切除,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特征
腹股沟皮下脂肪瘤是源于皮下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腹股沟区域,表现为局部可触及的局限性肿块,质地柔软,边界清晰,一般生长缓慢,通常无明显自觉症状。
二、病因分析
1.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脂肪瘤病史者发病风险相对较高,相关研究表明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与脂肪瘤的发生相关。
2.脂肪代谢异常: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时,脂肪细胞异常增生聚积,易形成脂肪瘤,如长期高脂饮食、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腹股沟皮下脂肪瘤的概率可能增加。
三、临床表现
1.肿块特征:腹股沟处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花生米,大者可直径数厘米,表面皮肤通常无红肿、破溃等表现。
2.症状表现:多数患者无疼痛等不适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局部肿块影响外观、活动时被发现,少数较大的脂肪瘤可能压迫周围组织产生轻度坠胀感等。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肿块的质地、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初步怀疑为皮下脂肪瘤。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肿块为均匀低回声的脂肪样组织,有助于明确脂肪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必要时可结合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类似病变。
五、治疗原则
1.观察随访:对于体积小、无症状的腹股沟皮下脂肪瘤,可定期观察,监测肿块大小、形态等变化,一般每3-6个月复查超声等检查。
2.手术治疗:当脂肪瘤较大(直径通常>5cm)、影响美观或压迫周围组织出现不适症状,或短期内迅速增大怀疑有恶变可能时,需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式为完整切除脂肪瘤及其包膜。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腹股沟皮下脂肪瘤相对少见,若发现肿块,需谨慎评估,由于儿童身体处于发育阶段,手术需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优先考虑非手术观察,若手术应选择合适时机,减少对儿童心理及身体的不良影响。
2.孕妇:孕期发现腹股沟皮下脂肪瘤,需权衡手术与妊娠的风险,一般小的无症状脂肪瘤可待产后再考虑手术,手术时机选择需综合产科情况及脂肪瘤病情,避免孕期手术对胎儿造成潜在影响。
3.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心肺功能、血糖控制等情况,确保手术安全性,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愈合及有无并发症,因老年人恢复相对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