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的因素包括生理性的青春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未完全成熟、产后哺乳期激素调整阶段,病理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致雄激素高影响排卵月经、宫腔粘连因宫腔操作损伤内膜、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代谢内分泌、高泌乳素血症抑制激素释放,生活方式的过度节食致营养不足影响雌激素、长期精神压力大干扰神经内分泌、过度运动干扰激素平衡,还有育龄期有生育需求女性需排查影响受孕病因、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衰退表现需关注激素水平。
一、生理性因素
青春期女性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尚未完全成熟,激素分泌调节不稳定,可能出现暂时性月经量少,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内分泌轴逐渐完善,月经会趋于正常;另外,部分女性在产后或哺乳期,激素水平处于调整阶段,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月经量少,这属于正常生理过程,通常会自行恢复。
二、病理性因素
1.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影响排卵及月经周期,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稀发,还常伴有多毛、痤疮、肥胖等症状,相关研究表明约30%-40%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月经量少情况。
2.宫腔粘连:多有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清宫术等,手术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粘连,使子宫内膜面积减少,进而引起月经量明显减少,且可能伴有周期性腹痛。
3.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代谢及内分泌功能,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干扰月经调节,导致月经量少,同时常伴有畏寒、乏力、体重增加等表现。
4.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分泌过多泌乳素,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影响卵巢功能,出现月经量少,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泌乳现象。
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
1.过度节食:长期过度节食导致机体营养摄入不足,体重过低,影响雌激素的合成,使得子宫内膜增生不足,从而引起月经量少,这类情况在追求苗条身材的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
2.长期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中,会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导致月经紊乱,出现月经量少的情况,现代生活中工作压力大的女性易受此影响。
3.过度运动:长期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会干扰体内激素平衡,影响下丘脑功能,导致月经量减少,比如专业运动员或长期坚持高强度健身的人群中时有发生。
四、特殊人群情况
育龄期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月经量少可能影响受孕,因为子宫内膜状况不佳或内分泌异常可能不利于受精卵着床,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如排查是否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粘连等影响生育的因素。
围绝经期女性:月经量少可能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表现,此时雌激素水平波动,月经周期和经量都会发生变化,需关注激素水平变化,必要时进行相关内分泌检查,以评估卵巢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