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晕厥是因心脏输出量突然减少或心脏停搏致脑供血不足引发短暂意识丧失,常见原因有心律失常(包括快速性和缓慢性)、器质性心脏病(如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及其他因素(如心脏占位性病变、肺栓塞)。
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的心率会使心脏的舒张期缩短,影响心室的充盈,导致心输出量急剧下降。例如,室性心动过速时,心室快速无序地搏动,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从而引起脑缺血,导致晕厥发生。这种心律失常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发生风险相对更高,如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疾病的患者。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导致窦房结功能异常,心率显著减慢;房室传导阻滞会使心房的冲动无法正常下传至心室,导致心室率过慢。缓慢的心率使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晕厥。老年人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的晕厥。
器质性心脏病
瓣膜性心脏病:如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会使左心室射血受阻,左心室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泵血,长期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当狭窄严重时,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尤其是在活动时,会迅速出现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瓣膜病变是常见病因之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多见。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降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心室肥厚,尤其是室间隔肥厚时,可导致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的射血功能。这些心肌病在中青年人群中也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在运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诱发晕厥。
冠心病:严重的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时,可引起心脏泵血功能障碍,出现心源性休克,进而导致晕厥。冠心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病风险更高。
先天性心脏病
某些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由于存在心脏结构的异常,导致右向左分流,使静脉血直接进入动脉系统,造成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晕厥。这类疾病多见于儿童时期,但也可能在成年后因病情变化而出现相关症状。
其他因素
心脏占位性病变:如心脏黏液瘤等,瘤体在心脏内随血流运动,可能堵塞二尖瓣或肺动脉瓣口,导致急性心输出量受阻,引起晕厥。这种情况相对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肺栓塞:大面积肺栓塞时,会导致肺动脉压力急剧升高,右心后负荷增加,进而影响右心的射血功能,使心输出量减少,引发脑缺血晕厥。肺栓塞多见于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术后等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是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