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真菌感染的防治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一般治疗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合适鞋袜;药物治疗有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外用如咪康唑乳膏等,口服如伊曲康唑等但有禁忌;预防要避免接触传染源、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方面需注意相应问题。
一、一般治疗
1.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水清洗足部,清洗后要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因为真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保持足部干燥可破坏真菌的生存环境。对于经常出汗的人,可选择吸汗性好的袜子,如棉质袜子,并且要每天更换袜子。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应注意这一点,儿童活泼好动,足部容易出汗,更要勤换袜子和鞋;成年人若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工作,也需特别注意。
2.选择合适的鞋袜
鞋子应选择透气性好的,如布鞋、运动鞋等,避免穿不透气的皮鞋、塑料鞋等。鞋子要经常晾晒,以减少真菌滋生。对于不同性别,男性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运动风格的透气鞋,女性可能更注重鞋子的美观与舒适兼顾,但都要保证透气性。不同年龄的人群鞋子选择也有差异,儿童的鞋子要注意尺码合适,避免过紧影响足部血液循环和透气性;老年人的鞋子要注重舒适和防滑。
二、药物治疗
1.外用抗真菌药物
常见的外用抗真菌药物有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等机制发挥抗真菌作用。例如,咪康唑乳膏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使用时要清洁足部后,将药物均匀涂抹在患处及周围皮肤,每天可使用1-2次。对于儿童,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时要注意避免大面积长期使用,若病情需要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老年人皮肤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老化,使用时也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等情况。
2.口服抗真菌药物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会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口服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证,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伊曲康唑可能对肝脏有一定影响,在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等情况。对于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口服抗真菌药物要极其谨慎,一般不优先考虑,儿童由于其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对其肝肾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孕妇使用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
三、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在公共浴池、游泳池、健身房等公共场所赤足行走,这些地方是真菌容易传播的场所。不同年龄的人群都要注意,儿童在公共泳池等场所更要穿上合适的防滑拖鞋;老年人在公共浴室等地方也应注意防护。
2.个人卫生习惯
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脚盆等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家庭中成员之间也应注意这一点,尤其是有脚气真菌感染患者的家庭,要做好物品的隔离和消毒。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更要注意个人物品的单独使用,避免交叉感染脚气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