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腹腔真菌感染是真菌侵入腹腔内组织或器官所致,病因有免疫力低下(患糖尿病等病、妊娠期等致免疫力降,老年更易发病)、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致真菌增殖侵入腹腔)、留置导管(如腹腔引流管等留置增加感染几率),临床表现有局部持续性隐痛或胀痛、腹腔积液,全身伴中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诊断靠腹腔积液涂片镜检及培养找真菌,治疗用抗真菌药物依培养药敏,预防要增强免疫力、合理用抗生素、妥善护理导管,妊娠期用抗真菌药需谨慎评估,老年需加强健康监测与日常护理。
一、定义
女性腹腔真菌感染是真菌侵入女性腹腔内组织或器官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真菌引起,如白色念珠菌等。
二、病因
1.免疫力低下:女性若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或处于妊娠期、接受化疗等情况时,机体免疫力降低,易受真菌侵袭引发腹腔感染,尤其老年女性因生理机能衰退,免疫力相对更低,发病风险增加。
2.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真菌过度增殖,进而可能侵入腹腔引起感染,部分女性因治疗其他疾病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增加了腹腔真菌感染风险。
3.留置导管:如腹腔引流管、导尿管等留置,为真菌侵入腹腔提供了途径,尤其长时间留置导管的女性,腹腔真菌感染几率升高。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常见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胀痛,疼痛程度因病情轻重而异;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腔积液,表现为腹部膨隆等。
2.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体温多呈中低热,若病情严重可出现高热;还可能有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表现。
四、诊断
1.真菌学检查:通过腹腔积液涂片镜检,查找真菌菌丝或孢子;进行腹腔积液真菌培养,明确真菌种类,这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能确定感染的真菌病原体。
五、治疗
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氟康唑等,通过抑制真菌生长繁殖来控制感染,但具体药物选择需依据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确定。
六、预防
1.增强免疫力:女性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尤其糖尿病女性需积极控制血糖,妊娠期女性要注重营养摄入和身体调养。
2.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减少对肠道菌群的破坏,降低真菌过度增殖引发腹腔感染的风险。
3.妥善护理导管:对于留置导管的女性,要做好导管护理,保持导管清洁、固定良好,定期评估导管留置必要性,及时拔除不必要的导管,降低真菌侵入腹腔的机会。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使用抗真菌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评估下进行,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与疾病本身对母婴的危害,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2.老年女性:需加强健康监测,密切观察腹腔感染相关症状,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同时要注重日常护理,保持良好生活环境,预防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