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是位于腹部右下方盲肠与回肠之间的细长弯曲盲管,根部连于盲肠后内侧壁,其基底部体表投影常见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的麦氏点,阑尾位置变化大,常见变异包括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回肠后位、盲肠下位,不同位置炎症时体征各异;特殊人群阑尾位置有特点,儿童阑尾位置相对高且活动度大、大网膜发育不全易使炎症扩散,老年人阑尾位置随盲肠下移、对疼痛不敏感易漏误诊,孕妇随孕周增加阑尾位置上移、炎症体征不典型且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肥胖者阑尾位置深、体征不明显诊断困难,不同人群出现相关症状都需格外注意并及时诊断处理。
一、阑尾的正常位置
阑尾是细长弯曲的盲管,位于腹部的右下方,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阑尾基底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这是阑尾最常见的体表投影位置,当阑尾发生炎症时,此处常有明显压痛。
二、阑尾位置的变异
1.回肠前位:阑尾在回肠末端前方,尖端指向左上方,炎症时右下腹压痛明显,易引起局限性腹膜炎。
2.盆位:阑尾跨腰大肌前面入盆腔,尖端可触及闭孔内肌或盆腔脏器,炎症时可刺激腰大肌(伸髋时疼痛)或闭孔内肌(屈髋内旋时疼痛),也可出现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
3.盲肠后位:阑尾在盲肠后方,髂肌前面,尖端向上,一般仍有系膜,少数在腹膜外与髂肌相贴。因位置较深,毗邻关系复杂,故炎症时体征不典型,压痛多不明显,易误诊,且易引起腹膜后感染。
4.回肠后位:阑尾在回肠末端后方,尖端指向左上方,炎症时腹壁体征出现较晚,容易引起弥漫性腹膜炎。
5.盲肠下位:阑尾在盲肠后下方,尖端指向右下方,炎症时压痛部位较低,靠近腹股沟韧带。
三、特殊人群阑尾位置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阑尾位置相对较高且活动度大,由于其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阑尾炎症容易扩散,一旦出现右下腹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2.老年人:老年人的阑尾位置可因盲肠的位置下移而有所改变,且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症状和体征可能不典型,容易漏诊或误诊。因此,老年人出现腹痛等不适时,要详细告知医生病史,进行全面检查。
3.孕妇: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逐渐增大,阑尾的位置会向上、向外、向后移位。妊娠中晚期,阑尾位置可相当于髂嵴水平甚至更高,此时阑尾炎症的体征不典型,压痛部位常偏高,且炎症刺激子宫可能引起流产或早产等严重并发症,孕妇需特别注意孕期腹痛情况,出现异常及时与妇产科和外科医生沟通。
4.肥胖人群:肥胖者腹部脂肪层较厚,阑尾位置相对较深,体征可能不明显,诊断相对困难。对于肥胖者出现腹痛,应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超声、CT等,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