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过敏性紫癜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血管炎症性疾病与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表现为皮肤紫癜等关节胃肠道肾脏受累诊断依据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治疗需避诱因用药物治疗老年患者要监测肝肾功能关注药物不良反应调整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监测病情。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老年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因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血管炎症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引发血管炎症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等部位,其发病与感染、药物、食物、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老年人群因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易受影响。
二、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皮肤紫癜为常见症状,多呈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表现为针尖至黄豆大小的瘀点、瘀斑,可融合成片,一般无瘙痒等明显自觉症状。
2.关节症状:部分老年患者可出现关节疼痛、肿胀,以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多见,活动时症状可能加重,一般不遗留关节畸形。
3.胃肠道症状:可出现腹痛,多为脐周或下腹部隐痛、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便血等,严重时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4.肾脏受累:部分老年患者可出现肾脏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等,严重者可进展为肾功能不全。
三、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皮肤紫癜及相应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受累表现。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多;尿常规可见蛋白尿、血尿等;凝血功能一般正常;免疫学检查可见血清IgA升高,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可能升高,提示近期有链球菌感染史。
3.病理检查:皮肤活检可见小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四、治疗原则
1.避免诱因:积极寻找并去除可能的过敏原,如停止使用可疑药物、避免食用可疑食物、预防感染等。
2.药物治疗: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等);对于病情较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若有肾脏受累等情况,可能需联合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五、老年患者特殊注意事项
1.肝肾功能监测: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使用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对肝肾功能造成进一步损害。
2.药物不良反应关注:老年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较差,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需警惕感染加重、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方式调整:老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以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关节等部位的损伤;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易致敏食物,同时注意补充营养,维持机体正常功能。
4.病情监测: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密切关注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变化,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