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护理要点包括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的疼痛需观察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并提供安静环境遵医嘱用镇痛药物,与心肌氧供需失调有关的活动无耐力要逐步制定活动计划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与卧床休息及进食结构改变有关的便秘危险需指导合理饮食鼓励床上活动肢体必要时用缓泻剂防用力,潜在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需监测心电图生命体征等早期发现处理,与胸痛剧烈和病情危重有关的恐惧要主动沟通解释给予心理支持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一、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引发剧烈胸痛。老年患者可能疼痛不典型,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等;女性患者疼痛症状可能相对隐匿,易被忽视。护理中需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同时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
二、活动无耐力:与心肌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心肌梗死会使心脏功能受损,心肌氧的供需失衡,患者活动时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年轻患者相对体力较好,但发病后也需严格限制活动;老年患者本身活动耐力差,发病后更需谨慎安排活动。护理上应根据患者病情逐步制定活动计划,从床上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室内行走等,以逐步提高活动耐力,同时密切监测活动时的心率、血压等指标。
三、有便秘的危险:与心肌梗死患者卧床休息、进食结构改变等有关
心肌梗死患者因病情需要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慢,加之进食中膳食纤维摄入可能不足,易引发便秘。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本身较弱,卧床后便秘风险更高;女性患者内分泌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胃肠蠕动。护理时需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等,同时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下适当在床上进行翻身、活动肢体等,促进胃肠蠕动,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预防便秘,避免患者因排便用力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病情。
四、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心肌梗死可导致心肌电活动紊乱引发心律失常,也可因心肌收缩力下降出现心力衰竭,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心源性休克。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相对更高;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发生并发症后预后可能更差。护理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生命体征等,早期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注意患者血压、尿量等变化,警惕心源性休克的发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五、恐惧:与胸痛剧烈、病情危重有关
患者因突发剧烈胸痛且担心病情预后,易产生恐惧心理。不同性别患者恐惧表现可能不同,女性可能更易焦虑;年轻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不了解而恐惧。护理时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向其解释病情,介绍治疗的有效性,给予心理支持,为患者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缓解其恐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