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采集需问发病时间、肿块部位、症状表现及既往健康和家族史,体格检查包括视诊观察肿块外观及触诊感受质地、边界、活动度等,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利用反射原理筛查,可显示形态等,CT或MRI用于深部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金标准,可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儿童检查要安抚轻柔,老年人要评估身体状况及关注反应。
一、病史采集
1.发病时间:询问患者发现体表肿块的具体时间,了解肿块是在何时首次被察觉,以及后续有无变化。例如,是近期突然出现还是长期逐渐形成。
2.部位信息:明确肿块生长的具体身体部位,如是发生在颈部、四肢还是其他部位,不同部位的肿块可能提示不同的情况。
3.症状表现:询问患者肿块有无疼痛、压痛等不适感觉,以及肿块大小是否有变化,近期是否有明显增大或缩小等情况。
4.既往健康:了解患者既往整体健康状况,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以及家族中是否有类似脂肪瘤或纤维瘤的疾病史。
二、体格检查
1.视诊观察:医生通过肉眼观察肿块的外观,包括肿块的大小、外形、表面皮肤情况等。例如,脂肪瘤通常外观多呈扁圆形或分叶状,纤维瘤外观形态相对较规整但具体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2.触诊判断:医生用手触摸肿块,感受其质地,脂肪瘤一般质地柔软,纤维瘤质地相对较硬;同时判断边界是否清晰,两者通常边界多较清晰;还需检查活动度,两者一般活动度较好,但具体需细致触摸以准确区分。并检查肿块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原理及优势:利用超声波对人体组织的反射原理进行检查,是初步筛查脂肪瘤和纤维瘤的常用方法。它可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
具体表现:脂肪瘤在超声下多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清晰的肿块;纤维瘤超声表现可能为中等回声等,通过超声能够初步区分两者并对肿块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2.CT或MRI检查:
适用情况:对于深部组织内的脂肪瘤或纤维瘤,超声检查可能受限,此时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成像效果:CT可通过不同密度成像来显示病变,MRI则能从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更精准地判断病变情况,帮助更准确地明确病变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四、病理检查
1.检查意义:当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时,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2.检查方法:可通过手术切除部分肿块或穿刺活检的方式获取组织,将获取的组织送病理科,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等情况,从而明确是脂肪瘤还是纤维瘤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检查时需特别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因恐惧不配合导致检查困难或造成不必要损伤,操作过程要轻柔,充分考虑儿童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老年人: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检查前需评估其身体整体状况及对检查的耐受程度,检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反应,如生命体征变化等,确保检查安全顺利进行。